聚乙烯(pe)
透明:未着色时呈乳白色半透明,蜡状。特点:用手摸制品有滑腻的感觉,柔而韧。一般低密度聚乙烯较软,透明度较好;高密度聚乙烯较硬。制品:手提袋、水管、油桶、饮料瓶(钙奶瓶)、日常用品等。
聚丙烯(pp)
透明:未着色时呈白色半透明,蜡状。特点:比聚乙烯轻,透明度也较聚乙烯好,比聚乙烯刚硬。制品:盆、桶、家具、薄膜、编织袋、瓶盖、汽车保险杠等。
聚苯乙烯(ps)
透明:在未着色时透明。特点:制品落地或敲打,有金属似的清脆声,光泽和透明很好,类似于玻璃,性脆易断裂,用手指甲可以在制品表面划出痕迹。改性聚苯乙烯为不透明。制品:文具、杯子、食品容器、家电外壳、电气配件等。
聚氯乙烯(pvc)
透明:本色为微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特点: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苯烯,差于聚苯乙烯。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软制品柔而韧,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制品:板材、管材、鞋底、玩具、门窗、电线外皮、文具等。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透明:透明度很好。特点:强度和韧性优于聚苯乙烯和聚氯乙烯,不易破碎。制品:食品包装袋,瓶类制品,如可乐、矿泉水瓶等。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亚克力)
透明:透明度很好特点:易碎易开裂,表面硬度低,易于被擦伤而失去光泽;透光性好,耐燃、耐冲击。制品:食品容器等。
塑料物性表 塑料性能术语的含义
在塑料物性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术语,准确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塑料的性能,小编今日列出了38种塑料性能术语,教你看懂物性表。
01
拉伸强度
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直至断裂为止所受的最大拉伸应力。其结果以公斤力/厘米2[帕]表示,计算时采用的面积是断裂处试样的原始截面积。
02
扬氏模量
在拉力作用下的弹性模量,即在比便极限内,拉伸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
03
弹性极限
在应力除遗留任何永久变形的条件下,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注:在实际测量应变时,往往采用小负荷而不用零负荷作为最终或最初的参考负荷。)
04
弹性模量
在比例极限内,材料所受应力(如拉伸、压缩、弯曲、扭曲、剪切等)与材料产生的相应应变之比。
05
冲击强度
(1) 材料承受冲击负荷的最大能力。
(2) 在冲击负荷下,材料破坏时所消耗的功与试样的横截面积之比。
06
弯曲强度
材料在弯曲负荷作用下破裂或达到规定挠度时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07
维卡软化点试验
评价热塑性塑料高温变形趋势的一种试验方法。
该法是在等速升温条件下,用一根带有规定负荷,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平顶针放在试样上,当平顶针刺入试样1毫米时的温度即为该度样所的维卡软卡软化温度。
08
硬度
塑料材料对压印,刮痕的抵抗能力。(注:根据试验方法不同,有巴氏(barcol)硬度,布氏(brinell)硬度,洛氏( rockwell)硬度,邵氏(shore)硬度,莫氏(mohs)硬度,刮痕(scratch)硬度和维氏(vickers)硬度等。)
09
屈服应力
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屈服点处的应力。应力,作用于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
(注:若单位面积按原始截面积计算,则所得应力为工程应力;若单位面积按变形瞬间的截面积计算,则所得的应力为真应力。应力有剪应力,拉伸应力和压应力等区别。)
10
应力开裂
长时间或反复施加低于塑料力学性能的应力而引起塑料外部或内部产生裂纹的现象。
(注:引起开裂的应力可以是内部应力或外部应力,也可以是这些应力的合力,应力开裂的速度随塑料所处的环境而变化。)
11
内应力
在没有外力存在下,材料内部由于加工成型不当,温度变化,溶剂作用等原因所产生的应力。
12
应力应变曲线
在材料试验中,以纵坐标表示应力,横坐标表示应变,所作的应力-应变曲线。
13
屈服点
在应力-应变试验中,应力-应变曲线上应力不随应变增加的第一个点。在屈服点处,受力的试样开始产生永久形变。试样所受应力可为拉伸,压缩或剪切应力中任何一种。
14
蠕变
在恒定应力下,材料应变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注:不包括瞬间应变。)
15
蠕变复原
试样除去负荷后,其变形随时间而减少的部分。
16
疲劳极限
在疲劳试验中,应力交变循环大至无限次而试样仍不破损时的最大应力叫疲劳极限。(注:许多塑料事实上并不存在疲劳极限,为此,特用循环次数达到107至108次而试样尚有50%不破坏情况下的应力表示疲劳极限。)
17
疲劳寿命
试样在交变循环应力或应变作用下直至发生破坏前所经受应力或应变的循环次数。
18
雾度
透明或半透明塑料的内部或表面由光散射造成的云雾状或混浊的外观。以向前散射的光通量与透过通量的百分率表示。
19
透光率
透过透明或半透明体的光通量与其入射光通量的百分率。
20
透明性
物体透过可见光并散射较少的性质。
21
耐油性
塑料抵抗油类引起溶解,溶胀,开裂,变形或物理性能降低的能力。
22
线膨胀系数
温度每变化1度材料长度变化的百分率。
23
各向异性
各向异性的材料在所有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值。(挤出的薄膜和片材在卷取方向上与横向上性能有所不同,双轴取向的薄膜可以减弱其各向异性。可以通过取向而提高制品的强度。)
24
密度
密度是材料单位体积的重量,通常用g/cm3表示。(注塑过程中,可把零件的重量变换为密度,用于检查每模成型产品的质量,或者评估制品注塑过程模与模之间的均匀性。零件重量可以用作质量和过程控制的检测点。)
25
弹性
弹性是用来描述材料受力变形后恢复到原来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塑料在较低的拉伸强度(≦1%)下呈现出一定的弹性。弹性取决于树脂和添加剂的多少和类型。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50-180f)有较好的弹性。)
26
塑性
塑料材料在受力还未达到破坏之前,释放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能称为塑性,但这并不是指材料的流动和蠕变。 (增强和填充的树脂有较低的塑性,在低应力下就会断裂。随温度的升高,热塑性塑料会有更好的塑性。在低温下塑料有较低的塑性而变得很脆。伸长率是一个测量塑性的很好的方法。热固性塑料,特别是酚醛树脂,塑性非常低。)
27
冲压成型
根据材料的塑性,冲压成型可以使材料在集中的高压下流动。 (冲压成型可以使材料的分子取向,在冲压成型的区域增加柔性和撕裂强度。半结晶和结晶的树脂经常被冲压成型以制成零件的铰链。塑性材料如abs、pvc和其他无定形树脂也可冲压成型,但它们的柔性和撕裂强度通常较工程树脂低。)
28
应力发白效应
由于塑料产品的局部受力过大容易产生应力发白,在没有形变的条件下弯曲至超出其屈服点或其他不导致其变形的方法也会产生应力发白。 (可以利用应力发白来分析一种产品是否失效或可能失效。)
29
延展性
具有延展性的材料可以被拉伸、卷曲或在不破坏其物理性能整体性的情况下伸展成另一种形状。延展性是指材料被拉伸后的性能,通常为受热后改变材料形变的速度。
30
韧性
韧性是材料在不发生失效的情况下,吸收物理能量的能力。(通常韧性材料具有高的伸长率,脆性材料具有低的伸长率。)
31
落锤冲击
这是一种快速剧烈的冲击测试方法,是在一个模塑成型的特定厚度的圆片上完成。(这是一种评估材料韧性的最好方法,但并不能测试所有材料。)
32
简支梁和悬臂梁冲击强度
简支梁和悬臂梁冲击强度测试是测量材料在一个模塑成型或机加工的试样上有缺口和无缺口的样条吸收冲击能量的能力。
33
脆性
脆性是表示树脂没有韧性和延展性,具有低的伸长率的性能。
(热固性塑料,特别是酚醛类塑料,如果没有经过能吸收能量的添加剂和填充剂改性的话,便会显示出脆性。
影响材料脆性的因素有分子量和改性剂如增塑剂、炭黑、填充剂、橡胶和增强材料等。许多基材树脂本身坚韧而没有脆性,如pe、pp、pet、尼龙、聚甲醛和pc。
34
张力冲击
张力冲击是测定塑料材料在受力状态下突然受到冲击后的韧性,测试装置类似于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试仪器。
张力冲击试验检验材料的冲击撕裂强度,样品可以是方形、圆形或哑铃形测试样条。(许多工程师认为张力冲击与简支梁和悬臂梁冲击测试相比更能代表材料在实际中的韧性。)
35
缺口灵敏度
缺口灵敏度是描述裂纹沿着材料蔓延的容易程度的术语。提示高伸长率的树脂有较好的抑制缺口的能力,缺口灵敏度在材料的数据表上以缺口悬臂梁冲击强度数据列出。
36
润滑性
热塑性塑料具有自润滑性,表示材料在相对运动时承受载荷的特性。(润滑性较好的塑料在运动和静止测试中都具有较小的摩擦系数。)
37
磨损和摩擦
当零件、齿轮、轴承、滑轮等的接触表面和其他组件有相对运动时,就需要认真地选择材料以降低磨损。
(材料供应商通常会提供树脂在应用于不同的配合材料和表面抛光时的磨损和摩擦信息。
为了降低零件在运动时的接触磨损,经常使用不相似的材料。性能相似的材料之间在高摩擦速率时经常比不同材料间产生的磨损高。
一般来说,纤维增强塑料较无纤维增强材料有较大的磨损尼龙具有天然的润滑性能够在负荷情况下形变而没有磨损。塑料不遵从经典的摩擦定律。 在选择材料作磨损应用前,要决定所有在最终应用环境中的因素。)
38
收缩
热塑性塑料加热后会变成流体并且膨胀,冷却时会从初始的熔融状态固化并收缩,这种从液态到固态并伴随体积和密度的变化称为材料或模具收缩率。
(供应商通常提供的收缩率是在最佳注塑条件下测得的收缩率。该数值是平均值并且根据注塑条件和方向会有变化。无定形树脂较结晶和工程树脂收缩率要小。注塑过程中,在横向及与流动方向成90°角的方向上收缩稍高一些。
如果截面厚度增加,模具和材料收缩量就会增加,甚至在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横向上收缩会更高。模具设计者必须通过模腔内的尺寸来调整那些不能由模具控制的尺寸。
必须根据截面厚度调整每种材料的收缩率、浇口在零件上的位置,材料充模的位置。注塑条件如熔化温度、模具温度、注射温度和压力在生产过程中也有助于控制收缩量。)
滚塑pe物料性能
光学薄膜技术 光学薄膜技术是一项古老而又新型的光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科研、 工业、 医疗、 航空、航天、国防等多个领域。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 光学薄膜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技术。光学薄膜的应用主要包括成像光学系统应用和非成像光学系统应用两个方面, 主要实现光谱选择、 光能量增强以及色差均衡等。
随着我国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地观测与空间探测等遥感探测技术成为空间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气象观测、 国土资源探测、海洋探测等。 各种空间相机、 光谱仪、望远镜等不断开发和应用为光学薄膜技术的发展拓展出了更加广阔的应用领域, 如: 红外光学薄膜在卫星遥感、导航等方面的应用、 窄带超窄带滤光片在新一代空间光学遥感仪中的应用等。随着光学薄膜技术在空间应用的不断拓展,空间环境对于光学薄膜的影响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研究, 迄今已发展出了空间光学薄膜技术。 空间光学薄膜技术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光谱稳定性要求非常高。空间环境条件下, 外界的真空、 极冷极热交变、 带电粒子轰击、原子氧腐蚀以及紫外线辐照等都会使得光学薄膜材料发生性能改变,从而影响薄膜的光谱特性。为了保证薄膜的光谱稳定性,通常要从设计、工艺、性能测试等多个方面均有所考虑; 另一方面由于空间应用的不可维修性特点,空间光学薄膜技术必须高度可靠。 为了确保空间应用的可靠性, 还要对制作的光学薄膜进行空间环境模拟试验和严酷环境适应性试验, 以考察薄膜的可靠性。总之, 空间光学薄膜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独特的光学薄膜应用技术, 为空间探测、 遥感等提供了技术基础 表面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 一直致力于空间光学薄膜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在空间光学薄膜的设计、 制备工艺、 性能测试以及空间环境模拟试验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先后研制了用于中国和巴西合作的“资源一号”系列卫星红外多光谱扫描仪的红外带通滤光片和增透膜、用于“风云四号”卫星闪电探测仪的超窄带滤光片以及作为新技术开发的线性渐变滤光片等空间光学薄膜产品。 红外滤光片主要应用于安防监控领域,红外气体分析仪,夜视产品,红外探测器,红外接收机,红外感应,红外通讯产品。具体到产品比如:监控摄相机,遥控器,红外幕墙产品,红外感应马桶、水龙头、洗手液装置,红外测温器,红外打印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红外触摸屏,指纹识别机,人脸识别系统等。 红外感应滤光片主要应用在: 电梯导层显示窗, 卫生设备感应窗, 智能照明灯感应窗, 遥控器视窗, 电器设备感应窗,仪器仪表红外感应窗, 安防激光夜视仪红外对接器,生物红膜识别系统,工业设备防护窗。 红外波段包括的波长范围很宽广,从780nm~14um,其中又分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近红外(代号ir-a,波长780~1500nm)、中红外(ir-b,1500~6000nm)、远红外(ir-c,6000~14000nm)3个波段。我公司主要生产的滤光片在近红外这边范围,欢迎咨询。 在光学元件中,由于元件表面的反射作用而使光能损失,为了减少元件表面的反射损失,常在光学元件表面镀层透明介质薄膜,这种薄膜就叫增透膜。 红外增透膜的应用领域:红外测量, 红外测温仪, 森林防火, 红酒保存测量, 人体温度测量, 医疗设备冶疗仪器, 红外防水,防雾, 红外光学仪器。 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后,红外技术在军事、民用 领域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有目共睹并愈演愈烈。军事领域,早在多年前,美 国率先研制成采用红外制导技术的空对空制导导弹,巩固了美国空中的霸主地位; 多年前,美国发射了携带红外监视系统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用以监视全球洲 际弹道导弹点火;在年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更是达到了顶峰。可以预计,在现代和未来战争中,红外技术包括红外成像、 红外侦察、红外跟踪、红外制导、红外预警、红外对抗等都将是非常重要的战术和战略手段。民用领域,年代以后,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和国际政治一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军事红外技术逐步向民用领域转化,红外技术在工业、遥感、 医学、消费电子、测试计量和科学研究等许多方面得到了空前发展。 红外技术的实现,离不开红外系统的发展和优化,而红外光学零件作为红外 系统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需求量的迅猛提升也是不言而喻。锗材料以其良好的红 外特性在红外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透镜仍然是目前光学系统的主要部件。因此,如何完善和优化红外高效增透膜锗透镜的工艺,提高锗透镜的加工 质量和效率,不仅可以满足红外系统对锗透镜数量的需求,使企业以更低的设备 成本和更优越的人才优势步入红外领域,成为红外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400-700nm双面ar增透玻璃产品特点: 膜层结构: 单面ar(双层)双面ar(四层):多层ar (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 透射率:由普通玻璃的89%提升至96%以上。 反射率由普通玻璃的8%降至1%以下(最低可达0.2%),有效削弱因背后强光导致画面变白之缺陷,享受更清晰的影像品质。 有效拉大红黄光与蓝绿光之透光率,造成两光谱带更大反差,使对比更强烈,景物图像高度晰。 优良的耐刮性,一般硬度可达到7h以上,用7h 铅笔45度角250克压力,在ar玻璃镀膜面上来回 10次滑动,镀膜层无损伤。 耐高温:>500℃ 应用范围:显示器件保护屏如智能手机、lcd电视、平板电脑、手提电脑、台式电脑显示屏、高档仪表面板、触摸屏、相框玻璃等提高透射率降低反射率的电子产品。 当光从光疏物质射向光密物质时,反射光会有半波损失,在玻璃上镀ar膜后表面的反射光比膜前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恰好相差半个波长,薄膜前后两个表面的反射光相消,即相当于增加了透射光的能量。并且可以通过在玻璃两面同时镀膜来让玻璃的两个面同时减小反射效果。因为ar玻璃采用的是磁控溅射镀膜技术,所溅射的物质都是纳米级别的原子运动形成的透明光学膜系。例如上面的实拍图片就能很明显看到镀有减反射膜的玻璃更加透明,而普通玻璃则有很明显反射效果。 ar膜对玻璃本身的物理性能并没有影响,而且还有加硬效果,对玻璃本身是一个保护,附着力极强。可以视为与玻璃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ar膜有时与防水防尘膜仪器使用在光学玻璃上是作为窗口玻璃的理想选择。 光学镀膜,主要研究 uv镜、镜头滤镜、cpl偏振片、pmma、pc、pet、pvc,镀膜加工(单层增透膜、多层增膜、分光膜、高反膜、透面镜加工、平面球、滤光片、滤色片、高反镜、分光镜、增透镜、棱镜、红、蓝、绿、黄、宝石蓝等彩膜;防水膜、防指纹膜、超硬膜、导电膜、非导电膜等功能膜)。产品广泛用于:光学器件及手机,树脂镜片,两用型汽车后视镜片、数码相机、家电等各种电子数码产品。 滤光片相关名词解释 中心波长(cwl):滤光片在实际应用中所使用的波长,如光源主峰值是850nm led灯,那需求的中心波长就是850nm。 透过率(t):假设光初始值为100%,通过滤光片后有所损耗了,通过评估得出只有85%了,那就可以把这个滤光片的光学透过率只有85%,简单讲就是损失了多少,大家都希望做所有事性损失越小越好。 峰值透过率(tp)>85%:滤光片损耗后能够透过的最高值在85%以上。 半带宽(fwhm):简单说就是最高透过率的1/2处所对应的波长,左右波长值相减,例如,峰值最好是90%,1/2就是45%,45%所对应的左右波长是800nm和850nm,那半带宽就是50nm。 截止率(blocked): 截止区所对应的透过率.由于要想透过率达到0%,那是非常难的事情,要知道太阳可以让地下的树变成炭,只靠这薄薄的薄膜去掩盖一切是很难的,只能选择它透过率越小越好,就是不想要的光谱透过率越小越好。 截止波段:可接受的不想要的波长最小区域。 介质硬膜(hard coating): 氧化物材料镀制(如ta2o5,sio2等)。 软膜: 除氧化物材料外,如氟化物(mgf2),硫化物,常用的金,银,铝之类。 增透膜(ar): 减反射膜,增加光的穿性,使光能量最有效的利用。 bbar:背面宽带增透膜。 高反(hr):光通过某波长被返回或反射较多,如平时用的镜子。 高透(ht):光通过某波长损失较少,如平时用的玻璃窗,就属于可见光高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